Skip to main content

2024 人生第四次的求職心得

不免俗地先談談我近期的情況,在 noodoe 待到後來,雖然一些中間認為不平的事情漸漸都有舒緩,但也逐漸覺得自己的進步空間很小,記得自己為什麼從資拓宏宇離開,那時就是因為深刻清楚人不可能永遠待在同一個環境,總是需要經歷更多的地方,才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歸所,所以這次也是相同的,既然已經知道 noodoe 不是最適合自己的地方,所以就選擇早些離去。

這次找尋工作的目標,一開始的想法是想尋找公益性質相關的產品,主要是經過一些日子的思考後,覺得人或許必須透過奉獻才能夠使心靈保持平靜,所以投遞的目標一開始是選擇教育或是醫療類型的,不過因為這樣的投遞目標範圍過小,加上一些基本要素例如薪資、公司發展等等需要去考慮,所以投遞了幾間之後,還是放大成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產品就好。

其中也有以前很在意的事情被我稍微忽略掉了,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是從希望是做產品的公司開始,因為覺得有自己產品的公司,會比較在意技術,結果後來發現技術很強也只是個工具,產品本身帶來的價值很重要,所以改成選擇產品發展性很夠的公司,結果發現若自己對產品的認同感不夠,熱情很快就會燃燒殆盡,所以這次就以選擇有興趣的產品作為主要考量。

我是六月底離職的,當時公司的人資有跟我說,他覺得業界的狀況不是那麼好,建議我可以等到年底領完年終再離開,我內心的想法是,人有的時候就是需要破而後立,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所以對這個提議不置可否,逕直地選擇了直接裸辭。

我本身就不是一個衝勁非常強的人,暑假剛開始時,緩步地將新的經歷補進我的履歷中,然後打算八月開始正式求職,約莫七月下旬只投了兩間公司,原因是自己的個性不能忍受浪費別人的時間,所以每個機會我都是以如果聊得來且 offer get 就會赴約的想法在面對,結果很不幸的兩間公司的機會都直接被無聲函招待,原先以為我的技能樹已經將前端工程師常見的技能樹點了個七七八八,所以面試機會應該是唾手可得,但很明顯這樣狂妄的想法是錯誤的,而且被動收到的面試邀請也非常少,所以深刻了解到必須將履歷重新 review 一遍,中間就邊修邊投,不過投的量很少,原因就如前述所說,順便稍微練練 leetcode 保持手感,複習基本的面試題,我的理解是雖然資深工程師也許並沒有非常看重這些,但如果自己準備不夠死在技術關卡,那會非常的不可接受。

這次面試我實際只面了幾間公司,應該不會像以前一樣整理成一篇文,其中有人資面試完就被無聲函的狀況,那個面試需要寫一個基本的技術問卷以及跟人資聊聊,我比較傾向自己是倒在人資面前,也有我跟對方公司相互之間都沒有親睞的情境,又或者無論是小組的技術面試以及跟工程長的對談都很愉悅的情況下仍然被無聲函的情境,因為我犯了面試的大忌,我本來寫的預期薪資在我面試過程中,我跟對方討論希望可以提高,我的理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些許的不愉快。

每個面試大致上我都能夠感受到失敗的原因,我也知道自己是有實力的,但真的不知道何時才能上岸,所以約莫到八月底九月初其實就開始微微焦慮了,一部分是發現裸辭會減少自己求職的籌碼,一部分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就算再怎麼清楚自己的能耐都仍使人煩惱,由於累積至目前的工作經歷,說句老實話,在台灣的就業市場中我有大概五成左右的公司都完全不會考慮,綜合起來就是基於裸辭加上市場因素所以可供選擇的選項變少,所以很明確地認知到裸辭非常的不適合我。

好在運氣非常好的,九月上旬我取得了未來要去公司的 offer,其實面試的時候,我還是覺得自己表現沒有到非常好,主要是感覺自己有些得意忘形,氣氛有些太過輕鬆,可以在更嚴謹的對待技術問題,不過我也了解會被認可,有時候就是一種緣份,因為對方也喜歡我這個人所帶來的氣場吧。有些團隊希望面試者是更加拘謹、嚴肅的,如果是那種情況,我想我是會被淘汰的,話雖如此,並不是有要隱藏自己性格的意思,只是覺得可以表現的中庸一些,我認為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環境,所以刻意去掩飾自己,就算成功進到某個很棒的地方,終究會被拆穿的,所以我是完全沒有想要將自己扮演成另外一個性格的意思。

希望未來的任何一次找工作,我都不是以無業的狀態進行,不是裸辭或是被資遣有問題,而是深刻了解到自己其實並不適合這種模式,至今為止每次換工作,不能單純地說每次都越換越好,因為這對每一間公司、每一個團隊並不公平,但我覺得每一步走來體驗到的每間公司各自的優缺點,都更讓我理解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老話一句,期待自己在新的公司能夠待久一些,能夠累積豐富的 domain 知識,能夠再開闊以往不曾擁有的視野。